前段时间周口妇产科的医生因受不了网暴的压力,轻生跳楼的阴影还未散去,这边又一则噩耗随之传来。
2025年8月4日本是一个寻常的夏夜,但却在浙大校区发生了一件令人心碎的悲剧。
校园的监控拍下他走向顶楼的最后身影,随后一声闷响,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生命截止的那天他才仅仅35岁,明明是业界的高材生,甚至头顶博导的头衔,为何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文|小橙子
陨落的天才
当这位青年学者从高楼坠落后,这也已经是今年第三起,引发公众关注的高校人才非正常死亡事件了。
这位青年才俊在学术圈,已经达到了很多学者甚至奋斗半生都到达不到的高度,他的研究领域都是指向未来的高科技。
果蔬采收装备,各种机器人等等,在实验室里他试图教会机器人模仿生命,探索如何用科技来减轻人类的辛劳。
谁能想到探索未来的人,自己却倒在了当下,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下午,消息才在社会网络上发酵。
当记者联系学校求证的时候,学校支支吾吾的称关于博导坠楼的事情暂无法透露,当然这也许是不想为死者保留最后的隐私。
唯有医院的工作人员向我们透露了这个令人心碎的事实,8月4日确有一名浙江大学教师被送来抢救。
这位杜姓的博士生导师颇为年轻,年仅35岁,他从浙江工业大学本科起步,一路深造至浙江大学博士,而后留校任教。
就说他的履历真的可以堪称为“学霸中的战斗机”了,几乎每一步都踩在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康庄大道上。
在朋友眼中,杜老师“从小成绩优异,却一直命运多舛”,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博士生导师的位置。
而在网络上曝光的照片里,他五官端正,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踏实可靠的人。
还有就是他平时的工作状态真的非常认真,在会议期间他几乎不愿错过任何一个观点,专心的记录着对科研有帮助的知识点。
可是他真的太拼了,像这种因为困意而打哈欠的情况比比皆是,不然也不会这么年轻就走到了这个高度。
随着事情的逐步发酵,他坠楼的原因也渐渐浮出水面,据知情人士透露,似乎是工作方面的原因。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在知情人士透露的文案里,我们大概能感受到了这位博导在生命最后的那段时光里的压力。
众所周知在学术界有一个预聘制度,那就是“非升即走”,具体的意思就是即便是已经进入了学术圈也要完成每年相应的指标。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铁饭碗”,就是要求每一位老师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多的激发自己的潜能。
这个制度没有错,并且很多科研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下,确实研究了不少先进的科技,但或许也会有人扛不住压力。
据知情人士说,这位博导应该是面对即将的考核压力,才做出这样的选择,文章中阐述了他一路走来的历程。
还有对他结局的一种惋惜,大家都觉得这位老师即便是不在高校搞科研,随便去到哪个地方都能够发光发热。
又或许是不在这个领域,即便是自己找个出路创业,减轻自己的压力也会比现在的结局要好很多。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质疑,杜老师是20年才入职,而正常的考核期都是以六年为一个阶段,也就是说他距离这个还有一年,而且这些年他的科研业绩也是相当突出。
即便就是这个原因,也是明年才面临关键的考核,所以具体的坠楼原因或许也不全是因为压力,具体还要等待官方给出的说法为准。
当然这件事情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考核不通过真的是压力的唯一来源吗,或许科研的研究,感情的危机,经济的压力等等,都可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或许如今的人们不管在任何领域,都有自己的压力,也有自己的烦恼,可是想想身边的家人,以及周边的朋友,也要好好的保护自己。
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的到来,不管怎样,相信眼前的困难总会过去,只要人还在,就会有希望,在这里也祝愿大家都能开心的过好接下来的每一天。
原标题:突发悲剧!35岁浙大博导坠亡,知情者爆料死因,疑似与工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