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6岁娃沙滩光脚踩到死鱼进了ICU 医生紧急提醒

日期:2025年08月25日 16:26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佚名

8月23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暑假带孩子到厦门沙滩游玩,孩子不慎踩到一条死鱼,脚被鱼刺扎到,第二天早上脚开始出现刺痛感、红肿,然后开始高烧、呕吐、昏迷紧急送医,进了ICU……
24日,最新消息传来!王女士称,儿子感染的是创伤弧菌,几天下来承受了3次大手术,3个日夜的ICU,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脚也保住了不用截肢,但后续还需多次清创植皮,提醒大家去沙滩玩耍一定要注意。
医生:孩子已出院
当时送医再晚一些就要截肢
孩子妈妈表示,孩子打着赤脚在沙滩上玩,沙滩上有很多小鱼的尸体,孩子踩到了一条死的鱼,就被扎到了。
起初,父母并不在意,仅对童童的伤口进行简单处理。
次日,童童出现高烧、腿部水肿等症状。父母赶忙带着童童前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医。

前一天在沙滩愉快玩耍,晚6点左右踩中死鱼,孩子蹦蹦跳跳还没什么事。

第二天早上孩子高烧呕吐昏迷紧急送医,打了破伤风,检查,住院,清创手术……
听过童童父母的描述,小儿骨科主治医师陈永法便高度警惕:“这很有可能是感染创伤弧菌导致的。”院方赶忙对童童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最终童童伤口渗液培养和血培养的结果都显示,导致童童高烧、水肿的就是创伤弧菌这个“海鲜刺客”。
陈永法介绍,创伤弧菌是一种海洋嗜盐性弧菌,能够引起脓毒症,常寄生于鱼、虾、蟹等海洋生物上,该细菌感染在中国的死亡率为18%—56%。
所幸,父母送医及时,再晚一些,极有可能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童童被立即送入手术室,陈永法对童童进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及其对内增殖的细菌等对应治疗。住院期间,童童也接受了针对性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已顺利出院。
被海洋生物扎伤的意外屡见不鲜
切忌心存侥幸
据厦门市第五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杨凯春介绍,每年都会接诊创伤弧菌感染患者,患者多为接触水中的鱼蟹等生物被刺伤。
创伤弧菌常见于野生海产品,特别是鱼类的鳍、尾等尖锐部位,易造成深部刺伤,经创伤感染创伤弧菌,会出现肢体坏疽、坏死性筋膜炎,组织溶解坏死,进而出现败血症。因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往往需采取截肢等极端措施以保全生命。杨凯春强调,切勿因伤口较小而存侥幸心理。
今年7月,据媒体报道,浙江温州乐清市一名老人,在家处理青蟹时不慎被其腿刺伤,左手感染被称为“食肉菌”的创伤弧菌,被刺23小时后,他的左手臂已红肿发烫,皮肤绷得像鼓面,还渗出脓液。经过9天时间抢救,这位老人仍不幸离世。

人感染这种“食肉菌”死亡率极高
这几类人特别要警惕
创伤弧菌是一种生活在温暖海水中的细菌,是“食肉菌”的一种,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以毒力强、感染死亡率高著称。
人类感染它有两种途径:
1、身体上有伤口,然后接触带菌海水或海生物,导致创伤弧菌趁虚而入。
2、生吃贝类等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后容易感染。
临床主要表现为:原发性脓毒症:包括急起发热、寒战、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病死率超过50%以上;伤口感染:表现为肢体局部的皮肤、肌肉坏死等,可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症,危及生命,需要截肢;胃肠炎: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轻,一般无需住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被海鲜扎伤比较常见,但真正引起严重感染的并不多。一般来说,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
特别是如慢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长期嗜酒、血色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免疫功能缺陷等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医生提醒,万一被海鲜扎伤,要及时处理——如果不小心被虾、蟹、鱼刺伤,应该将血挤出,然后用清水冲洗。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就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
此外,如果伤口被扎伤很深,最好简单处理后,再去医院进行治疗。因为深深的伤口为细菌提供了厌氧的环境,很容易造成“破伤风杆菌”繁殖,侵袭神经系统,甚至可能致死。
预防感染很重要
除创伤弧菌外,海水、海鲜中还可能藏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1. 有皮肤或口腔伤口者,特别是抗病能力相对低下的易感人群,应避免下海游泳和戏水,或做足措施以保安全。
2. 在处理海鲜的时候,建议戴好手套,避免皮肤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划伤或扎伤。
3. 海产品应煮熟后食用。此外,在家处理、烹饪海鲜时,用来盛海鲜和制作生熟海鲜的器具要分开。
综合厦门晚报、羊城晚报、@路过的风景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9634c17.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6岁娃沙滩光脚踩到死鱼进了ICU 医生紧急提醒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82) 热点(2687) 新闻(13499) 国际(5469) 娱乐(4967)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6) 音乐(2082) 民生(3987) 行业(417) 财经(1783) 股票(380)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8) 养生(105) 医学(372)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117) 观点(1047) 房产(1158) 汽车(314)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5) 展会(4) 数码(222) 足球(222) 体育(1104) 教育(1423) 高校(1725) 法制(2320)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59) 美女(20948) 欧美(38)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