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纸公告搅动投资圈。
金融数据龙头同花顺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易峥与持股5%以上股东杭州凯士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士顺”)计划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38.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6%。
如果按照周五收盘价测算,上述套现金额约为5亿元,而易峥本人的套现金额将超过2亿元。
减持是“让渡市场参与机会”?
对于减持的理由,公告的措辞有些耐人寻味。
实际控制人易峥阶段性增持目标已圆满完成,此前通过低位增持有效稳定了股价,当前的减持是对既定目标的落实。实际控制人将通过减持优化个人资源配置,从而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发展,助力公司价值的持续提升,以回报广大股东的长期信任。同时,通过适度减持,旨在让渡市场参与机会,释放流动性,激活市场活力,为后续市值管理创造更有利的空间。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同花顺股价累计涨幅超260%,最高触及426.88元/股。而易峥计划减持的一部分股份的买入时间是在2022年4月,而当时成本约为5009万元。如今同花顺已达相对高位,易峥也浮盈接近2亿元,回报率接近400%。
在这种背景下,“让渡机会”的说法,在不少投资者眼里更像是“高位接盘”。
舆论的发酵直接体现在盘面上。周一开盘,同花顺股价便大幅低开,盘中一度跌近6%。
高位减持是向下信号?
从股权结构看,截至今年6月底,易峥持股36.13%,身家接近700亿元,对比来看,这次减持规模确实不大,对控股权并无实质影响。但在A股市场,高位减持永远是“敏感话题”,即使不影响基本面,也会被投资者放大解读。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减持规模并不大,不会撼动控股权,对公司基本面也未必意味着负面。但问题在于,上市公司董监高在高位减持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舆论焦点。
“一方面,易峥减持是个人资金安排;另一方面,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信号效应。”该人士指出,近些时间,A股市场出现了一波高位减持潮,投资者需要分辨减持性质,究竟是单纯的流动性安排,还是基于对未来基本面的判断。“对同花顺来说,关键还是看主营业务能否持续兑现增长预期。只有基本面撑得住,减持风波最终才会被市场消化。”
回到同花顺自身,其业绩表现并不差。据其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7.79亿元,同比增长28.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38.29%;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
但对于广大同花顺的股东来说,问题在于,在股价已经大幅拉升的当下,市场的容忍度更低。哪怕是“象征性”的减持,也可能被视作向下的风向信号。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述,只有业绩持续增长,股价才能抵御舆论的波动。否则,“让渡机会”的说法,可能就真的成了股民的无奈。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
原标题:拟套现2个亿称“让渡市场参与机会”,同花顺被怼让股民“高位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