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短剧没了网红脸 还会请来哪些高级脸?

日期:2025年09月03日 20:39 来源:四味毒叔 作者:佚名


“以网制剧”依托互联网传播,实现碎片化消费的基础逻辑依然成立。但如何凭借好故事吸引更多知名演员入局,逐步消解他们对短剧的成见与顾虑,从而在客观上提升专业维度、加速短剧融入主流影视体系,正成为行业亟需回应的问题。随着传统影视人才(包括演员)与短剧之间更频繁地联动,精品化短剧制作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作者|布赫

上个月,某短剧平台在演员招募条件中明确强调“拒绝过度整容脸”,这一动向迅速引发外界关注。多数声音对行业这类自我提升的做法表示支持。毕竟,自2022年短剧爆发至今,很多人对其印象仍停留在早期野蛮生长阶段——剧情离谱、人设浮夸,表演质量堪忧。

相比传统影视剧,短剧自有其生长的土壤,也承接了短视频时代的用户基础。可以说,早期短剧的消费心理更多源于“猎奇”而非“欣赏”。

而当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它一方面必须面对监管的多重约束,防范“非正常价值观”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必须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学着自我审视、推动产品升级。

“拒绝网红脸”,可视为这种行业意志觉醒的第一步。

短剧市场所呈现出的爆发式增长和每年数百亿的市场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明星“降维”参演。这也标志着短剧正在真正“上桌吃饭”。

逐大势而行本是生存本能。这个领域越是良性发展,就越会有先驱者放下包袱、突破设限。

01

大腕降神,直言不讳

唐国强一度因话题#唐国强锐评短剧悲哀原因# 登上热搜。起因是他出演了现代商战短剧《叶总不好惹》,在剧中扮演商界大佬,与严浩翔饰演的角色展开父子对决。

不少网友纷纷感叹:“短剧配得上唐国强的演技吗?”这句话也折射出大众对短剧的普遍定位。有人称这是流量裹挟与资本做局,连艺术家也不得不沦为泛娱乐快餐的一环。

但实际上,观众对“老艺术家”的刻板定义,未必代表演员本人的意愿。唐国强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与年轻演员合唱《大展鸿图》,可见他并非固守传统之人。

近年来外界借其出演的影视作品为他贴上的标签,并没有限制他对市场风向的敏锐洞察。说得更直白些——

即便是“老艺术家”,也清楚自己必须与时代同频。尤其是唐国强,唱网红歌、演微短剧,凭借强烈反差反而再次收获大量关注。

当然,唐国强也在采访中毫不避讳地指出短剧的症结:套路重复、创作快餐化。

以他饰演的“叶总”为例,气场虽强,却因剧情逻辑薄弱、人物动机单一,终究难逃“工具人”的命运。

唐国强认为,这正是短剧行业的缩影——追求短平快的流量变现,却牺牲了艺术深度与演员的发挥空间。

但无论如何,传统影视演员主演或参演短剧已成趋势。

今年年初,刘晓庆主演的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就备受瞩目。对这位始终充满话题的女演员来说,大众似乎也已习惯她的胆识与创新。剧方透露,剧本是专门为刘晓庆量身打造的。

而李若彤主演的《午后玫瑰》,则多了一重背书——这部讲述现代职场女性的短剧于东方卫视黄金档播出。

此后,越来越多演员似乎嗅到了“降维”出演所带来的话题红利与市场价值,纷纷涌入短剧赛道。

02

众神入场,各展其长

8月21日,由霍建华、黄宗泽、阚清子主演的悬疑刑侦类短剧《搏忆》在腾讯视频上线。该剧电影质感突出,尤其是曾经的“偶像剧男神”霍建华,演技依旧在线。

不过《搏忆》播出时,舆论对传统演员参演短剧的反应已趋于理性:“大势所趋”。

在此之前,倪虹洁出演了春节上线的短剧《夫妻的春节》,饰演一位勤恳却缺乏关注的主妇。凭借《爱情公寓》“胡一菲”成名的娄艺潇,也在《我为将军解战袍》中再绎“女汉子”形象。陈志朋因《晚棠初谢》一度成为话题人物;王丽坤主演的《若熙传》也备受期待。此外,如舒畅等较早涉足短剧的演员,作品《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凤栖今朝》等也积累了不俗口碑。

上述演员若继续固守传统影视领域,在咖位、资源、年龄等多重压力下发展空间已显局促。但他们曾塑造的经典形象仍存于观众记忆。也正因如此,转战短剧不仅是寻找新出路,也更易获得当下短剧用户的认可。

长期以来,无论短剧圈如何自评演员影响力,相比传统影视界,其社会认知度和话语权仍明显不足。

但随着行业日益成熟,短剧演员如今不仅能登上综艺节目,还能与前辈同台互动、接受指点——这一切释放出短剧正被逐渐重视的信号。行业目前所缺的,正是一部或多部具备影响力的演员与作品,真正让短剧从表及里,达到与传统影视剧平起平坐的地位。

老演员“向下”探路短剧市场,短剧“向上”借演员提升品质与声量——这种双向奔赴,在未来仍会持续。

尚未亲自参演的影视大咖们也并未缺席。去年,黄晓明以出品人身份推出反拐题材短剧《一姐》,该剧共67集,播出期间连续三天登顶DataEye短剧热力榜,并跻身2024年7月月榜第14名、8月月榜第92名。

除明星与头部平台持续布局外,拼多多等知名企业也于8月28日发布“短剧制片运营”岗位,主攻定制剧领域。

众人纷纷入场,一副“大展鸿图”之势已然拉开。

03

竞品涌现,精品可期

短剧剧组拒绝“网红脸”,是行业自省力提升的显著标志。

一个直观的变化是,越来越多明星谈论短剧时的态度变得愈发认真和深入。

如唐国强,既出演短剧,也坦诚分享理解、直指问题所在。

退回2022年之前,这是难以想象的。正如唐国强曾点评影视创作时所言:

“演员被动时,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短剧若想摆脱“悲哀”评价,就必须自察自省。

至少在发展初期,短剧确实曾被视作某些边缘演员的“避风港”,而如今行业明显朝向精品化迈进——无论是表演还是内容,都需好剧本、好演员共同支撑,以回应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而非仅靠情绪刺激和“权力幻想”存活。

像霍建华、阚清子、李若彤等演员,也并非无差别接戏。经验丰富的老演员辨识项目品质的能力极强,他们更希望在这一新领域实现以往未能施展的表演抱负。

加之如今不仅是行业头部平台,长视频平台、各地卫视、影视机构纷纷入局。这些资本与渠道更关注剧本主题与质量,愿投入更多资金,组建专业团队,邀请知名演员加盟。

当前行业对短剧的共识非常明确:

它不是长剧的降维,而是新市场环境下诞生的新形式。

去年4月11日,ATV亚洲电视联合多家机构推出“鲲鹏计划”,旨在支持全亚洲影视人才改编经典IP,制作优质短剧,推动短剧品质升级,进军内地、亚洲乃至欧美市场。

陆港两地对短剧的市场嗅觉不相上下,真正的区别在于,谁更能理解“竞品越多,精品越多”的市场法则。而影视演员纷纷出演短剧,正是行业走向“精品化”的体现之一。

“以网制剧”依托互联网传播,实现碎片化消费的基础理念仍在;但如何借好故事吸引更多知名演员入局,打消成见、提升专业维度,从而加速短剧主流化进程,已成为行业关键课题。随着传统影视人才与短剧更紧密联动,精品化短剧制作已是不可逆的大势。

尤其当演员的专业表演成为短剧的“活招牌”,它便不再只是快消品,而是真正雅俗共赏的艺术产品。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20777c36.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短剧没了网红脸 还会请来哪些高级脸?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84) 热点(2687) 新闻(13511) 国际(5473) 娱乐(4990)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9) 音乐(2082) 民生(3996) 行业(419) 财经(1791) 股票(382)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8) 养生(105) 医学(372)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7)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137) 观点(1047) 房产(1159) 汽车(31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6) 展会(4) 数码(223) 足球(222) 体育(1106) 教育(1429) 高校(1727) 法制(2325)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69) 美女(21004) 欧美(38)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2)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