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暴雨连下60小时却无人问晋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

日期:2021年10月11日 10:37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佚名


近日,连续暴雨致山西多地受灾,9日,#山西加油#冲上微博热搜第一。(据10月9日《新京报》)

有网友感慨不已,“这热搜真是来之不易”、“这热搜是山西人自己顶上去的”、“感谢媒体替山西发声”。此前,网上有吐槽称山西是“不会哭的孩子”,认为山西水灾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有参与救援的人员表示,信息滞后是外界对这次灾害的普遍观感。“洪灾已经发展很多天了,现在还在进行当中,不断有新的溃坝事件和新的灾情出现。”一位救援人员9日下午告诉《中国慈善家》的记者。

据报道,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全省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累计降水量最大为285.2毫米。这雨量在北方算是很罕见。山西全省有59个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同期历史极值,63个观测站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同期历史极值。

有关大雨造成的灾情,有过一些报道,诸如平遥古城墙的第84号内墙发生局部坍塌;南同蒲线祁县至东观间昌源河大桥桥台被冲垮,造成铁路双向中断;山西清徐县转移8个村村民15000余人……这些报道没有形成“河南水灾”那样的强势冲击力,以致网上有文章称,山西暴雨连下60小时却“无人问晋”!希望灾情能引起广泛关注,为山西抗洪救灾助一臂之力。

为什么山西水灾会显得信息滞后。有网友分析,可能与当地媒体对灾情的报道不够有关,信息没传播开来,在舆论场就没能形成热点。也有网友分析,河南水灾刷屏也是因为郑州暴雨,而山西水灾波及的多是县市与农村地区,关注度相对弱了些。

“这次山西水灾社会组织介入救援情况和其他灾情发生后并无区别。山区因为交通道路损毁严重,电和通讯也不太通畅,灾情传不到外界。”第一时间介入灾区、收集信息并评估的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郝南表示。

据郝南的分析,山西省受灾人口的密度没有河南水灾高,积水也没有河南深,但山西受灾范围比河南受灾范围更大。水灾发生在10月份,又遇上寒流,会格外加重救灾工作的难度。有媒体报道,10月7日,山西晋中平遥县磁窑河发生决堤,在冰冷的洪水中抢险的消防员,冻得直打哆嗦。可见这天气救灾不易,也更应得到外界的关心。

时任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在2007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十分迅速,新闻媒体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说,新闻媒体对汛情、旱情、灾情的快速、详细、密集报道,公众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高度关注,一方面扩大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获得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透明度,使之能够得到更多的监督和评价,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

这个认识很中肯,时至今日,这番话仍然值得细细回味。不能怕媒体报道了灾情,恰恰要与媒体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报道灾情和救灾情况。如何通过媒体的报道为救灾工作提供帮助,仍是一项课题,值得有关方面研究。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85713c5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暴雨连下60小时却无人问晋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82) 热点(2687) 新闻(13499) 国际(5469) 娱乐(4967)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6) 音乐(2082) 民生(3987) 行业(417) 财经(1783) 股票(380)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8) 养生(105) 医学(372)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117) 观点(1047) 房产(1158) 汽车(314)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5) 展会(4) 数码(222) 足球(222) 体育(1104) 教育(1423) 高校(1725) 法制(2320)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59) 美女(20948) 欧美(38)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